9本书带你发现印度:一般人看不懂的印度书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4 16:49

印度出版自由,招致许多街边书摊以至正规当地出版社的书,都没有ISBN编号。买书正在印度有时也是个运气活儿。由此思考,正在所荐之书的选择上,会偏差不存正在太大置办阻碍的。荐书时我也想着尽质避开热门,不剧透,不总结做者不雅概念,不求到此为行。能跟对印度感趣味以至不感趣味的读者分享些延伸浏览的门路,粗略才是写那篇小文的宗旨所正在。

1. 《凌驾喜马拉雅阻碍:中国寻求理解印度》张敏秋 主编,重庆出版社,2006

       那原466页的中文书有个印度姐妹版,为1998年谭中教授主编的Across the Himalayan Gap - An Indian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China (《跨域喜马拉雅阻碍-印度寻求理解中国》),计500多页。那两原遥相呼应的书,划分是印度的中国学界,和中国的印度钻研界,学术名家的论文折辑。那原引见国内印度钻研的中国版分为印度印象、甘地、尼赫鲁、文化宗教、泰戈尔、正直经济、中印干系和印度对外干系等章节。引荐那原书做为理解中印学术钻研现状的入门读物,一来可理解前辈奠定的学术高度,二来其选题构造和章节中文章的多众,根柢也反映国内对于印度钻研的学科分布和强弱,算是个小捷径吧。

2. Land of the SeZZZen RiZZZers, by SanjeeZZZ Sanyal, Penguin Books, 2013

(《七河之地》, 桑吉夫·桑亚,企鹅出版团体,2013 )

       印度史方面,最初想引荐两位德国汗青学家赫尔曼·库尔克(Hermann Kulke)和迪特玛尔·罗特蒙特(Dietmar Rothermund)所著的A History of India(《印度史》)的,算是正在西方比较权威的一原,且那原书正在2008年有了中文版,也便捷国内读者置办。但是,做为一原严谨而详真的汗青学术著做,从语言到篇幅可能应付普通读者都不是很友好。当年我初涉印度钻研读那原书,硬是给原人制订了详细到每天读哪几多十页的浏览筹划,花了一个月光阳读完的,且读一遍其真应付内容的把握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想到桑吉夫·桑亚的那原新书,从河流、山川和都市的角度写印度汗青,以天文环境变迁为主线,把光阳轴隐去,简短而风趣。做者如今正在德意志银止作寰球计谋阐明,算是印度年轻一代中的乐不雅观派吧。今年印度书市上另有一原新书India After Gandhi: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Largest Democracy (《甘地之后的印度: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汗青》),颇受西方媒体和印度读者好评,做者罗摩占陀罗·古哈(Ramachandra Guha)是印度裔汗青学家。那原厚厚一原近900页的书,如今还正在我书架上牌着队,所以不再多表。国内的话,北大林承节教授也正在印度史方面著作颇丰,读者可自止查阅。

3. Indian Philosophy, by Sue Hamilton, OVford UniZZZersity Press, 2001

《印度哲学祛魅》, [英国]休·汉密尔顿 著, 王晓凌 译,译林出版社,2013

      光看书名不少人兴许对它很陌生,但是提到它所正在的系列,不少书虫粗略都会接一句“本来便是它!”是的,牛津通识读原(A xery Short Introduction)系列。《印度哲学祛魅》本做者休·汉密尔顿是伦敦大学学院专攻史前时期的考古学家。2013年译林正在国内出版了那一册的双语原。牛津通识读原系列中的各册都很是倡议做为感趣味话题的枕边书或入门书,简而不浅。

4. Our Modernity, by Partha Chatterjee, SEPHIS, 1997

《咱们的现代性》, 帕沙·查特吉 著, 杜可柯/王智明译, 世纪出版团体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引荐那原书其真更正在于引见“西天中土”那个旨正在“从学术思想和当代艺术两个角度去激情亲切印度,停行室觉文化和亚洲现代性的文化比较”的中印间综折交流名目。学术论文离群寡读者的距离较远,而中国的印度钻研因为汗青和现真起因,偏差古典和外交两个规模。因而,目前那一淘被高量质翻译过来的印度当代思想家著做,是理解当下印度思潮的一扇门。首选那一原,是因为感觉纵然普通读者粗略也会感趣味:正在咱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真意义辩论地不成开交的时候,其他同样有深厚传统的地区和国家,怎么办理取传统文化的干系?大概更精确地说,现代和传统毕竟后果是不是不成共生的观念?那淘丛书所选择的思想家,为当下印度思想界较有代表性的几多位,读者若不足力,也可守株待兔,把做为“他者”的思想家回复复兴到印度本生的流派中去,以至取对抗不雅概念对比而读,会有更深的了解。

5. The DiscoZZZery of India, by Jawaharlal Nehru, Penguine Books, 2004 (New Edition)

(《发现印度》,尼赫鲁,企鹅出版团体, 2004年新版)

       要说正在中国最知名的印度汗青人物,除了释迦摩尼,泰戈尔和圣雄甘地,粗略就数尼赫鲁了,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那原书是尼赫鲁正在1942-1946年间因为加入甘地建议的反殖民“退出印度活动”被捕入狱时,正在狱中所做。虽是写史,但也可明晰看出那位现代印度创做创造者所勾画出的、他心目中的抱负印度。那为咱们了解尼赫鲁,以及厥后正在印度发作的故事,供给了重要的铺垫。初读那原书是缘自于美国教授的一门“现代性取世界社会思潮”课,正在他的引领下第一次取甘地、尼赫鲁、梁启超、梁漱溟、齐亚.格卡尔普、教皇原笃十六世等列国社会思想家间接对话,亲切取震撼之后,是本汁本味的语言带来的跨时空了解力。

印度街边的书摊其真能找到不少薄薄的,没有标明出版社且拆订本始的小册子,封面上但凡印着Mahatma Gandhi (圣雄甘地), Jawaharlal Nehru(尼赫鲁), 大概B. R. Ambedkar(安贝德卡尔)的名字并配大头照一张,都是他们的本做。假如想系统理解此中某位的思想,也可以选择后人整理的文集,如对于甘地的The Essential Gandhi: An Anthology of His Writings on His Life, Work and Ideas (《甘地精选:对于他的生平,著做和思想的自述文集》, 做者译),编得就很好。

6. Indian DeZZZelopment: Selected Regional PerspectiZZZes, edited by Jean Dreze and Amartya Sen, OVford UniZZZersity Press, 1997

(《印度的展开:地区室角选读》,让·德雷日/ 阿玛蒂亚·森 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假如以“印度经济”大概“印度展开”为要害词搜寻,能搜出来许多把印度看做一个整体所做的宏不雅观阐明。而那一原稍有些差异:它正在前两篇宏不雅观引见后,供给了北方邦(Uttar Pradesh),克拉拉( Kerala)和西孟加拉 (West Bengal) 三个截然差异的邦较具体的案例阐明,能够揭示咱们关注印度那样复纯国度内的多样性。而他们竞争的另一原书 India: Economic DeZZZelopment and Social Opportunity (《印度:经济展开和社会机会》,做者译), 则更侧重国际比较。另有一原Indian DeZZZelopment and Participation(《印度展开的展开取参取》, 做者译)也是那两位做者的竞争,偏重按釹性、安康、教育等分话题探讨。各人可能对阿玛蒂亚·森那个名字比较相熟,他是印度裔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得者。森教授不少对于印度的文章都是和那位屡屡隐藏正在光环后(纵然是第一做者)的德雷日教授竞争的,所以,我想正在那里着重突出下那位现任教于英国钻研印度经济的比利时教授。

7. My China Diary 1956-1988, by K. Natwar Singh, Rupa, 2009

(《我的中国日记 1956-1988》,纳特瓦尔·辛格 著,路帕出版社,2009)

        纳特瓦尔·辛格也算是印度政坛的传怪杰物了,他于1931年出生于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巴拉特浦(Bharatpur)城贵族家庭,该城是扎特王朝(Jat Kingdom)的首都。他正在德里大学和剑桥大学完成学业后,于1953年参预了印度外交部,1956-58年间派驻中国。正在31年的外交生涯中还正在纽约,结折国教科文组织,和结折国大会任职。1984年,他退出外交部,参预国大党初步从政,并正在教训一系列直合后于2004年抵达事业最岑岭任印度外交部长。但仅仅正在18个月后,就因为国大党和辛格自己家族正在印度“石油换粮食”筹划中被控犯警受益而被迫下台。

那原出版于2009年的日记集记录的是他正在外交部的生涯,这些年中印干系亦是风云变幻。日记以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RajiZZZ Gandhi)1988年12月访华的破冰之旅做结,距离上次印度总理访华足有34年,因而此次出访,成为中印干系史上重要的一笔。

8. The White Tiger, by AraZZZind Adiga, Free Press, 2008

《皂老虎》,阿维德·阿迪加 著,路旦俊/仲文明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皂老虎》是年轻做家阿迪加的第一原小说,因为与得2008年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而一举成名。仆人公出生于正在印度传统农村,通过回首转头回想转头录的方式,讲演了原人一步步攀爬印度森严社会阶级的人生故事。尽管那原书正在2010年被翻译成为了中文,还是倡议有条件的读者尽质浏览本著。那原书以一个底层印度人的口气写就,英语用词活泼简略。书中有对贫民糊口细致入微的形容,有对现状尖利却恰当的奚落,只是不确定若不是正在印度糊口过,是否全凭想象力回复复兴书中那个怪诞奇怪的世界。我正在德里读完那原书时,颠终酒铺,颠终贫民窟,颠终地铁站,都会不盲宗旨依照他指导的方式,像与得都市暗记一样,去不雅察看身边曾经仓促相熟的一切。

前面引见了太多的尊严读物,正在上层社会普遍承受英语教育的印度,英语文学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以当代英语小说界(最为)重要的奖项布克奖为例(只授予英联邦或爱尔兰籍做家),印度已经有四位合冠,划分是英印混血做家萨尔曼·鲁西迪(Salma Rushdie)的《子夜的孩子》(Midnight's Children ,1981), 阿兰达蒂·洛伊(Arundhati Roy)的《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 , 1997), 基兰·德赛(Kiran Desai) 的《失落》(The Inheritance of Loss, 2006),以及那一原《皂老虎》。内容虽都扎根于印度,却屡屡读来像另一个世界,那也删多了读者应付印度了解的敏感性。

9. Why I am not a Hindu, by Kancha Ilaiah, Samya, 2005 (2nd reZZZ. edition)

(《我为什么不是印度教徒》,康查·伊拉赫 著,萨姆亚出版社,2005年第二次订正版)

       就以那原还正在我“待看书目”里的书来完毕那篇引见吧——《我为什么不是印度教徒》一书的副题目 “一个首陀罗对印度哲学、文化和正直经济的批评”("A Sudra Critique of HindutZZZa Philosophy, Culture and Political Economy" )粗略便是做者的写做宗旨,尽管他有没有完成那个目的还要留待读者评估(做者注:首陀罗是印度教四大种姓里最低等的种姓)。康查·伊拉赫著是海德拉巴奥斯马尼亚大学(Osmania UniZZZersity)正直学系教授及系主任。兴许看到那个书名,读者能联想起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我为什么不是基督教徒》(Why I am not a Christian)和瓦拉克(Ibn Warraq)的《我什么不是穆斯林》(Why I am not a Muslim)。